大明朝不缺匠户,不管是京城还是南京,都有着数十万的匠户。
不过,唐峰要的,可不是那些泥瓦匠,他要的,是那种能力不俗,又能对工业发展起到作用的匠户。
有了这两万匠户,辽东的基础发展,就又可以加快几分了。
离开了工部后,唐峰又直接到了吏部。
至于他来吏部的原因,则是为了搜罗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呢?
就像是徐光启,宋应星这种精通杂学,工学的特殊人才,当然了,这懂得数学,文学的人才,也是他想要的。
工学,杂学,数学,天文学,医药,这些都是会推动整个社会变革发展的重要学科。
而当下的时代里面,大明并不缺乏这类的人才,但是,因为崇尚儒家,这方面的人才,得不到重视。
当然了,别人是否重视这类人才,唐峰并不关心,只要他关心便是了。
甚至于,在他的计划里面,未来的几年里,要在辽东陆陆续续开设相关的学堂,让这方面的人才,对工学和杂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教书育人。
不仅如此,他还打算,在辽东推动数学教育,开始全面普及数学。
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可比任何人都明白,数学的重要性。
不夸张的来说,数学,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最大助推器,没有数学作为基础,任何近代现代化的研发创新,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好在,大明朝当下似乎也不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吏部尚书倒是个聪明人,当得知唐峰的来意后,只犹豫了片刻时间,便爽快的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大明朝不缺少读书人,那读书人,一茬接着一茬的,而唐峰要的精通杂学工学和数学的人。
像这类人,将很大的精力都浪费在了那些没啥用处的工学杂学上,以至于对孔孟之道的研究不够透彻,难以上位。
这些人,多半处于官场的最下层,有的甚至无法为官,碌碌无为。
在礼部尚书看来,整个辽东再次被辽东王收复,各地都在进行开发,这是需要派送数量众多的官吏的。
而现在,辽东王开口,讨要精通杂学工学数学的人,那还不简单。
从各地筛选出这类的官吏,以给辽东派送官员为由头,将其全部安排到辽东去,如此,一举两得。
有人说,明朝时期社会落后,读书人都没有几个。
可仔细去想想,明清时期,为官者,从小县城到中央,这大小官吏,不下数十万。
而这些官员,几乎都是读书人。
这天底下,还有很多读书人没能当上官,而这一类读书人,丝毫不比为官者少。
也就是说,这整个大明朝,光是读书人,就不下数百万之数。
你要知道,当下的大明朝,光是人口便有上亿,面对这个庞大的基数,这几百万读书人,一点都不夸张。
所以,筛选个几百不被重视,在官场上碌碌无为的小官吏去辽东,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忙完了这两件事情后,唐峰便也就沉静了下来。
动用权势,在朝廷内部,给辽东输送血液,这只是第一个环节,当然了,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没办法,在这个王权至上的大一统国家里面,主要的人才,还都是居中在朝廷内部。
也许民间也散落着一部分人才,但是,数量绝对不会太多了。
因为对于当下的读书人来说,为官,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既然朝廷不重视杂学工学数学,那么,他索性便将这类的人才全部都抽调出来,送到辽东去。
集合了大明朝所有此类人才,在辽东大力发展工商业,全力推动工学杂学数学的发展,他相信,辽东在这几方面发展,必然可以去追赶欧洲几个大国。
至于说辽东之外的大明朝,目前,他也顾不上了。
先把辽东发展起来,以后,若是有机会,再通过辽东来反哺大明朝。
说起工学杂学的人才,唐峰又想起了墨家,想起墨家来,他又想起了那身在福建的天地门。
对那几个天地门门人的审讯后得知,这天地门,乃是墨家的一个最主要的分支,是墨家千年之后的延续。
墨家始于春秋战国,师祖乃是华夏著名思想家墨子。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云梯等,用于生产和军事。
在历史的发展中,墨家分裂成了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是秦汉的那些个游侠。
既然这天地门乃是墨家的传承,想来,门派之中,精通工学,数学,杂学的人才不会少了。
若是能够将这天地门收为己用,或许,天地门内的那些人才,就可以在辽东发展中,起到助力作用了。
这个想法,只是在脑海里出现了片刻时间,就又被他给否决了。
这天地门太过于神秘,而且传承的时间过于久远,只怕门派之中的人,会桀骜不驯,降服的难度太大。
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降服这个神秘门派,还不如将他一网打尽呢。
撇开了这个思绪,唐峰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京城来。
既然小皇帝已经起了戒心,那么,很多计划,就要开始了,比如说,东厂那边的工坊,玻璃厂等等,都必须迁往辽东去了。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那便是以这些工坊去带动辽东工商业的发展,增加货物和钱物的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