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境线上的战争,随着这一日,陷入了短暂的对峙。
而在北国,以及漠北草原上,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残留的顽固分子,在各处破坏,伺机恢复他们过去的统治,尤其是李氏王朝的余孽。
从新年过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北国各处,就发生了数十起的武装叛乱。
这每一次的武装叛乱,都带来了不小的伤亡,虽然,这绝大多数人都是北国人,但还是有五位明人遇难。
身为北国总督的袁头儿,暴怒之下,命令各地驻军,对北国各地展开了一场大清洗。
近乎血腥的武力大清洗,让整个北国血流成河。
整个三月里,北国上,有上万人人头落地。
在大清洗后,原本混乱的北国,突然间就又变得安静了下来。
不过,远在万里之外的唐峰却知道,仅仅靠着武力镇压,是无法彻底解决北国混乱的。
北国,终究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有着完整的文化,是个存在久远的独立国家。
仅仅靠着寻常的殖民统治,是不可能,彻底将这个国家同化进入汉人的疆域的。
只有让汉人,成为这片土地的绝对统治,那么,这里才能给真正的长治久安。
如此一来的话,就有必要,减少北国人的数量,同时增加汉人的数量。
如何减少北国人的数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可是,唐峰和刘一景孙承宗等人,在认真考虑后,还是否决了这种血腥的提议。
北国,经过了之前的一系列动荡,虽然人口骤减,但是,到目前为止,总人口还在六百万。
你总不能,屠刀举起来,一口气杀光这六百万人。
最后,唐峰还是决意,实行他脑海里的那个计划。
通过海船,将大批的北国人,运送往沃桑。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计划,而是一系列的大计划,其中,不光是移民,还包括对移民的北国人的扶持。
也就是说,在将大批北国人运送到沃桑的时候,同时释放俘虏的北国将军和士兵,并且给予他们武器。
沃桑人,素来自私,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国土内,有外族人的存在。
当他们发现北国人的时候,肯定会调动军队,疯狂的围剿这些北国人。
而北国人为了活下去,也势必会跟沃桑人拼命。
如此一来的话,双方就会死磕,这不仅减少了北国人,同时,也会在最大程度上削弱沃桑的国力,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三月中旬的这一日,一道唐峰的密令,被悄然送往北国,第一时间,送到了北国总督袁头儿的手中。
在接到这道密令之后,袁头儿召集了身在北国的辽东系文臣武将。
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北国各地的明军,密集调动。
在北国的南方地区,当地的很多北国人的村寨,整个村寨的人,在一夜之间,就没了踪影。
而同时,在最南边的釜山港,数量不等的战舰和武装商船,密集集结。
码头之上,数以万计的北国人,在明军的枪炮驱逐下,哭着喊着,登上那些巨大的武装商船。
在这第一批移民之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
而其中,更多的,又都是曾经的北国士兵,而且,其中还不乏一些精通火器的士兵。
因为是第一批移民,这些人,到了沃桑南部大岛后,就要建立自己的聚集地,同时防范沃桑人的袭击。
所以说,必须保证士兵的数量。
两万经历过大战的士兵,再加上数量不等的火铳兵和炮兵,只要不是沃桑大军,相信还是可以站稳脚跟的。
更何况,到时候,海面上,还会有辽东战舰,若是有沃桑大军,战舰的火炮,会教沃桑人如何做人的。
至于说,为什么要保证火铳兵和炮兵的数量,这也是基于沃桑国情考虑的。是
沃桑虽然是个岛国,但是,在明朝这个时期里,他们就不断向大明学习,其中,就包括火器。
尤其是到了万历年的时候,沃桑人从紫萄牙人那里学习到了新式的鸟铳,在火器的使用上面,曾一度超越大明。
哪怕是到了现在,沃桑军队装备的火器,还是相当可观的。
若是北国军只装备传统的冷兵器,面对装备火器的沃桑军队,肯定会被沃桑军队轻松击垮。
出于这种考虑,唐峰还是决定,给北国人火器。
反正,在朝廷的军资库内,囤积着数万淘汰下来的鸟铳三眼铳,以及老旧的火炮。
这些火器,明军都已经不用了,不如现在,废物利用,让北国人拿着去跟沃桑人死磕得了。
三月十六这一日,上百艘武装商船和商船载着数万北国人和数量可观的武器火药,在十多艘主力战舰的保护下,从釜山港扬帆起航,驶向沃桑。
釜山港距离沃桑南部大岛,也就是后世的四国道,不过也就数百海里,只需要一日的时间,就可以抵达。
这个时期的沃桑,正在德川家康的统治下,整个国家进入了漫长的闭关锁国状态。
愚昧的德川家康家族,不仅闭关锁国,同时禁海,现在,整个沃桑海洋上,几乎都看不到沃桑的船只。
不过,慎重起见,舰队还是提前派出了不等的战舰,清扫途中可能出现的非大明船只。
一场规模浩大的人口大迁徙在这一日里开始了。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超过数百万的北国人,通过大海,被迁移到了沃桑。
虽然,这场满是血泪的大迁徙,导致了数十万北国人的死亡,但是,也为北国彻底并入汉人疆域,奠定了基础。
到天启八年的时候,整个北国,几乎都已经看不到北国人的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