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文盲帝师 > 第一百四十章、顺水推舟

第一百四十章、顺水推舟

 热门推荐:
    有了多方刺激,士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天的球场都是爆满的。

    吃过饭后,三三两两的人聚集在一起,用树杈子不断在地上划拉,一边写一边读。

    韩铭是直接教字的,没有普及拼音注法,那个他自己看起来都绕,相对于士兵来说,就更难了。

    其实日常需要用到的字不多,识得几百个字,基本就能阅读顺畅。他们也不需要去读经史,能看懂关于白话的命令就行了。

    之所以要全员习字,除了改变社会结构之外,军令的保密性也很重要。

    战争,打的就是信息差,谁获得的消息多,谁就更有可能获胜。

    谍报人员在一场战斗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只要截获了敌方情报,就可以在他们没做出应对前发起闪电战。

    因此,如果士兵都有一定文化,那么下达军令就可以用更为特别的方式。哪怕被人所截,不找到相应的密码母本,对方也不一定能够解读。

    看到营地内的士兵都在刻苦学习,日常的训练还能不耽误之后。对于左营的士兵,韩铭有了新的训法。

    他把弓箭手和步卒混合,三人一队,已小队的模式,开始练习配合。

    为了不久后的出征,小规模的战斗应该是常态。戚将军的鸳鸯阵,其实是最符合局部对敌,横推战场的阵法。

    可是韩铭并不清楚这个阵法的配置,也不知道这个武器和装备是怎么弄,只能放弃。

    三人阵法最为简单,配合起来也方便。最前面的盾卫,是用来保护两位远程箭手的,箭手则负责杀敌。

    如果在其他营,那么这个战法就会变,人数可能会多一些,站位更为考究一点。

    而在以远程火力为主的左营,大场面肯定是步卒在前,箭雨扫射。只有登船,或者短兵相接时,才用这种分散式的方法。

    在跟几位将军请教之后,确认不会有大问题,也就这么教了。

    箭手肯定不适合近战,远距离的炮轰才是正道。那么之前关于武器的设想,就要提上日程了。

    普通弓箭难以在大风、或者海上使用,基本上很难射中人。弩的射程太短,且造价高昂,更适合轻骑兵使用。

    想来想去,只能是从火器方面下手。燧发枪没有出炉之前,床弩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等配合稍微有起色之后,还是得去一趟军器司。

    韩铭这边的训练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盛的朝堂之上,也是热闹非凡。

    左丞相柳不凡,在一月的大朝会之后就闭门不出。虽然依旧有着丞相头衔,但已然不管任何事,一心修身养性。

    而右丞相王山,以大病初愈为由,向皇帝提出他做不了那么多事,需要陛下担待。对下面的官吏,属于放权状态。

    这种格局,直接造成了皇帝书案上的奏章,飞速地堆了起来。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想给皇帝施压。

    丞相作为官员与皇帝之间的桥梁,具有很大一部分秘书的属性。只有经过他的筛选,皇帝才不会事必躬亲。如果每件事都去管,早晚会累死。

    由于皇帝主抓军权,并没有心腹可以胜任这一职位,即便换人也还是属于敌方阵营,还不如就这么僵着。

    一方拿乔,一方看戏。这种局面下,翰林院的那些个翰林,现在真是天天骂娘。

    皇帝听取了韩铭的意见,把这些在翰林院养老,清闲的不像话的人,全都拉出来干活了。

    你说你要修书?那这不是正好吗,多接触接触政事,吸收点先进经验,事半功倍。

    那些新晋的翰林,是皇帝拉拢的主要目标。他们刚考过科举,派系还没那么明显,各个都是七品左右的小官,还不足以引起文官集团的重视。

    这个时候,他们依旧还有着读书人的抱负,能分清世界的黑白,一听到皇帝召唤,立刻就来了。

    经过几个月的观望,翰林们也大概看清了朝中的局势,无非就是三选一。站皇帝,抱团,或者中立。

    选择中立,基本上升官无望,除非业绩高的出奇。站官员,前一阵他们有点吓到了。

    现在皇帝都表态了,只要不想在翰林院摸鱼的,全都卯足了劲,想好好表现表现。

    头几天,他们确实很敬业,也很兴奋。看着一本本关乎天下大事的折子,从自己手中过完一遍,在呈给皇帝,那种成就感足足的。

    很多时候,皇帝只是翻了翻自己的建议,就直接在下面盖章,更是把他们兴奋的睡不着。

    这些个菜鸟,每天忙到头昏脑胀,唯一放松的方式,就是对比谁被打回来的奏章少,谁被直接盖章的多。

    然而,再好的干劲,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被磨灭。

    一上班就是每人一摞折子,不干完不准下班,还不能敷衍了事。上一个想偷懒的老油条,直接被皇帝抓了个现行,连审判都没有,就被扒光了衣服,绑在门口罚站。

    大冷的天啊,虽说没有下雪,可这需要穿厚袍御寒的时节,光着膀子被人瞻仰,这身体心里双重打击,谁受得了。

    距离那件事到现在,已经一个来月了,那位可怜的老兄,至今卧床不起,大概率要凉了。

    有前车之鉴,这批人哪还敢懈怠,真是玩了命在干。反正干不死,那就这么着吧。

    如果有一天倒在了德政殿,起码还能拿个抚恤银。

    皇帝一边在品茶,一边看着勤勤恳恳的十几人,心情很好。

    你不是想放权吗,正好朕也不想你们什么都管。不过眼下这些人快到极限了,是该让他们放松一下。

    放下杯子,他冲头都快要埋在桌子上的人说道:“诸位爱卿,歇会吧,朕有几句话说。”

    “陛下您说吧,我们都认真听着,只是这些奏章关乎民生耽误不得,我们边看边听。”

    “是啊陛下,您放心,我们绝不会粗疏乱判。”

    “还请陛下恕我等僭越之罪,不能抬头。”

    这一个个的表态,直接把皇帝给整蒙了,都是好伙计,是得给几个好果子吃。

    皇帝笑了笑,“听得诸位之言,朕甚是惭愧。若朝堂之中,官员尽如尔等勤勉,大盛又该是何等情景?”

    “不敢,陛下谬赞了。”

    双方客套了一番,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可这个出自陛下口中的评价,还是让他们心情振奋。

    过了一会,皇帝话锋一变,说道:“诸位从翰林院来此时间尚短,朕自是知道诸位之辛劳。可若因此封赏,怕是会留人口舌,说朕不按律法行事,大肆收买人心。可惜……”

    这几句没头没脑的话,成功让这些人顿了一下。混过官场几年的老油条,立刻就听出了话中的未尽之意,这是陛下在给他们承诺。

    新人们心底也是一惊,不知道陛下说的是不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可又怕自己想太多,就没敢接茬。

    “陛下,我等身为大盛官吏,受朝廷奉养,理应为百姓做些分内之事。陛下,您严重了。”

    有了老油条带头,其他人则是有样学样,纷纷谦虚起来。

    皇帝心里好笑,看着他们一脸激动,还强行平静的样子,真是有趣。

    在他心中,这些人可比朝堂上那些顺眼多了,起码这都是干活的,业务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过一段时间,就是放在各部去锻炼,都完全没有问题。

    这些人,还是他撕开文官集团的尖刀。你们可以抱团,朕也可以拉人,就看谁给得好处多。

    皇帝想了想,语气诚恳,“朕天天看着你们辛劳,不好无动于衷。薪俸自有定制,朕也不能擅自更改。不如这样,你们把母亲、发妻的名字报上来,若没有成亲,就报母亲的名讳,朕赐个诰命给她们。”

    “若是没有她们,朕也不能得此贤才。朕知道,你们回家多少都会受些气,就当是些许补偿吧。今天你们可以早些放衙,给她们带个好消息回去。”

    他的话说完,殿内安静无比,就连之前的翻书声、书写声都没有了。

    所有人都抬头看着皇帝,感动地说不出话来。陛下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啊,连这都考虑到了,还帮助他们稳定家庭。

    这一个多月来,说起家里的氛围,那真是几把辛酸泪,一夜道不尽。

    初时,家人知道自己为皇帝办事,那可是高兴坏了,说明仕途有了起色。可随着到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夫人的眼神就越来越不对劲了。

    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她就会过来,把外袍仔仔细细地检查,还要多闻几遍。

    无论再怎么赌咒解释,对方也答应的好好的,第二天还是如此。

    母亲也是这样,只不过她是告诫自己爱惜身子,手里还会带着一碗汤。

    今天是个好日子,圣旨一下,他们的地位肯定不一样啊。

    想到这里,他们再也坐不住了,一个个地叩头谢恩,“谢陛下天恩。”

    皇帝善解人意,说下班就下班,“众卿免礼。时候也不早了,圣旨都已写好,你们找六安把名填上即可。早些回去吧,别让家人等急了。不过,明早可不能误了时辰。”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 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这好处是实打实的,这还不赶紧表态?

    “陛下放心,我等誓死效忠陛下。”

    “嗯,那你们收拾一下,准备回去吧。”

    “谢陛下。”

    这些人一刻都等不及,拿到圣旨后,笑得开了花。再次磕头谢恩,风一样跑了出去。

    皇帝看着他们欢快的背影,心情舒畅。

    那小子,果然是个坑人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