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网游小说 > 跳跃一千年 > 正文 第四十四节 见闻(二)

正文 第四十四节 见闻(二)

 热门推荐:
    路两边最多的是各种店面铁匠铺木匠铺是最多的——这也算是本地的支柱产业附近的许多部族会到这里来订货当然也是波斯人接纳唐人存留此地的理由除此之外就是绸布铺成衣铺皮毛铺鞋帽铺米铺果品铺肉铺车马铺以及号称什么都有的杂货铺还有女人的脂粉铺甚至还有来自希腊的腊烛铺……

    这些店铺就是满足本地人需求的最基本的元素了当然也是周围部族常来此地购买货物的场所。

    作为一个城市哪怕只是一个城市必不可缺的还有旅店可惜没有规模比较大的;酒家或者叫酒铺同样规模很一些酒铺的简易招牌上可以看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当然还有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会缺少的妓寮这种地方倒是往往弄得冠冕堂皇——和后世差不多有的门口甚至还站着在春寒中露出肚皮的波斯舞娘。

    老罗的胳膊被掐了一下是李姌在暗暗地提醒他“三兄我们去别处吧这条街到处都是这种坏女人。”

    “好啊我们找一家铁匠铺看看去你知道哪家毕竟好吗?”老罗不禁有些好笑无论哪个时代都少不了娼妓这种职业同样无论哪个时代女人也不愿意自己喜欢的男人关注妓寮这种地方。

    “就去我家里的铁匠铺好了我李家的工匠是最好的这里其他任何一家都比不了!”李姌兴奋的推荐道能有老罗陪着一起逛街简直是最幸福的事情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地方都阻挡不了女人对血拼的乐趣——实际上她们也不在乎买不买东西。

    老罗对李姌的自夸不置可否他虽然不是对锻造这种工艺门清的工程师但是对整个军工的体系却是非常清楚的从在开罗那条工匠街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即使唐人工匠营这些后裔继承了一些独门技艺但是还是不要奢望他们有太高的水准。

    去李家的铁匠铺需要穿过几条街他们的铺子并不在主要的街道上按照李姌的法自己的店铺面积比较大主街的狭空间根本安排不开。

    街面上行人如梭可以看到人种特征明显的希尔凡波斯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甚至还有蒙着头巾的库尔德人当然本地的唐人是占据多数的挽着发髻的唐人打扮在这里很普遍即使有的人明显是一副中亚面孔老罗倒是有些感慨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大唐的名字还在影响着这片土地。

    路上女人的装束倒是多姿多彩并不全是右衽襦裙加深衣之类有的明显是华人面孔却穿着华丽的罗马长袍还有的甚至戴着圆锥形的帽完全一副波斯人打扮这倒是证明了女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喜欢漂亮衣服的法了老罗暗暗地想。

    其实走在路上最显眼的还不是打扮得娇艳的妇人而是经常大呼叫穿街而过的熊孩子们华人的人多力量大概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几乎每条街道总会有几个熊孩子出没大的带的成群结队偶尔有年幼的垂髫孩童摔倒然后就会被稍大些的总角少年提拉起来接着去打闹。

    当然也不是所有孩童都是这样无用无虑还有很多看着很瘦的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三五成群聚集在向阳的墙下晒太阳他们的表情多少有些悲凉。这些孩子有的一看就是明显的华人血统当然也有很多混血的孩子。

    “这里没有学校吗?”老罗有些好奇史书中记载总是有些私塾或者家学之类的但是他没有看到。

    “学校?”李姌有些好奇老罗的这个词汇不过很快就了解了“三兄的是学塾吧?这里几个大的领头主家有家学也有几个私塾不过人都不多。”

    “那为什么这些孩子不去读书?”老罗顺手指了指靠在墙边的几个孩子“那些孩子又是怎么回事?”

    “那些多是没人管的野孩子现在好多都和乞丐差不多。”李姌的表情也有些赧然“各大家的家学很少招收外姓人私塾是要交束修的这些孩子好多是家里贫穷或者父亲死了母亲改嫁或者别的原因而族里根本照应不过来只好流落街头了。”

    老罗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本来唐人在这里的数量就很少还不知道照顾自己的族人?看来本地唐人后裔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扩大了甚至都不能对自己的族人加以关照。“四娘我叫人来收拢这些可怜的孩子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老罗不是突然间心血来潮或者什么大开慈悲心事实上他刚到开罗的时候也曾有过同样的想法——那里的街头同样有生活很可怜的孩童只不过那个时候考虑自己力所不及而且还要长途跋涉而眼下他的队伍注定在这里会长期停留一段时间并且眼前这些孩子算是自己的族裔收留一些孩子正好可以为了将来培养人才。

    “当然没问题”李姌很直接的回答老罗道“如果是那些萨曼人或者突厥人来的话肯定会被阻止门口的卫兵还有长老们会怀疑他们是来抓奴隶的。”

    “嗯那我叫崔十八郎来做这个事情。”老罗当然知道这里的防备实话如果不是李姌跟在身边他和奥尔基早就被人拦住盘问了。叫崔十八郎来做这个事情最关键的就是那个滑头的子现在一副唐人的打扮虽然还没有加冠崔十八郎已经按照传统把头发挽了一个发髻。

    这个时候阿尔克正带着赫尔顿几个手下人在这这个城里面转悠叫他们和崔十八配合着收拢流浪儿绝对错不了。

    “那个油嘴滑舌的子?”李姌当然熟悉崔十八郎就是在雅典带头叫她婶娘的家伙。“嗯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嘴巴里话最多用来当孩子头确实合适。”

    老罗有些头痛的苦笑了一下李姌和崔十八郎年纪相仿不过却总是不对付从在雅典见过第一面开始个火女郎总会逮住机会教训崔十八郎几句倒是很符合婶娘教训侄子的道理。他没法对这个做评价只好转头叫奥尔基吩咐人把崔十八叫来做事情。

    一边和李姌闲聊这个城的情况一边走路去李家的铁匠铺老罗也在左右查看这里的环境。从基本的城市建筑来看这里的人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基础设施做得也不够人员管理也不怎么样甚至可以看出这里没有一个很好的行政机制没有成规模的工坊没有同样也没有完全可以自保的武力相信如果不是波斯人看中这些唐人后裔有一手还过得去的工艺这个松散的团体早就被拆散了。

    等到那个时候再过一些年这些人恐怕就会像黠戛斯人那样淹没在中亚的人群中了。

    从李湛和张卢甚至李姌的口中老罗得知这里的人口始终没有确切的统计也就是估计的四万左右人实际上可能还不止。这么多的人口除了在这个城中的还有在周边种田的农民不远处靠近里海边也有些靠打渔维生的渔民但是食物还是不够。

    即使是富户也不过每天两顿饱食。缺口的粮食都要依靠希尔凡波斯人提供或者西方的亚美尼亚商人和格鲁吉亚人贩卖过来。而且本地的希尔凡波斯人不允许唐人有自己的炼铁行业也就是所有唐人铁匠的原材料被波斯人把持着。

    大概形式就注定了本地唐人只能成为波斯人的附庸加上食物也收到波斯人控制更是没有发展的潜力。

    这里的唐人大多工匠出身没有什么武力但是在这个年代这个地方武力才是生存的根本。没有武力这里的唐人只能处处受打压能够想出寻找外援已经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在君士坦丁堡第一次听这里的时候老罗还以为这里是个类似军营的组织结构眼下看来离开了军队二百年这个团体已经自动演化成了一个型的社会。只是眼下看来还不是很健全至少没有统一和有效的组织架构这里的长老制也没能尽到能够照顾所有族人的职能。

    老罗对这些事先就有所了解再对照在这个城街面看到的真是有些无奈却又感慨无奈是因为这个年代人的脑袋僵化眼界狭窄感慨是因为诺大一个大唐王朝竟然衰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后世总继承了什么汉唐遗风都是狗屁。实际上汉灭亡后魏晋南北朝五胡乱中华汉民族的开拓精神就被打压的到了极限直到隋唐时期民族精神再一次凝聚才有了东击高丽西征突厥南和岭南的局面。

    可惜唐代皇室李世民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结果世代唐皇都是踩着兄弟的尸体上位造成了太大的内耗唐灭亡后经历了中原的战乱赵氏崛起愚蠢的士大夫们为了防止再次藩镇割据的局面只有限制兵权一个政策结果生生把猛将养成了猪把战士养成了奴隶。

    北方的契丹人领袖倒是也算开明可惜脱不了民族的狭隘做不到开拓进取也压制不了内部的民族纠纷王国内民族争端始终不断对外又是苛求排挤根本就和后来的女真辫子王朝一个德行。

    这个年代的东方辽和宋比着谁更衰弱好比是猪圈里的两头猪比着谁更肥更靠近狼嘴结果辽的运气不好先背女真这头狼吃了愚蠢的宋猪也想吃一口的时候却被狼咬了一口狠的猪的胆子彻底被吓没了直接缩到了猪圈的最里面。

    接下来自然就是一部自然淘汰原则的展现直到千年后的官员骨头里都渗透着懦弱。什么继承汉唐遗风不过是政客们为了给自己脸上涂粉罢了。

    鸽派当政的大环境下老罗这样的鹰派军人只好被排挤当了佣兵。

    他有些索然的叹了一口气。

    旁边传来了李姌的话语声“三兄我家的铁匠铺到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