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网游小说 > 跳跃一千年 > 正文 第六十九节 筹备

正文 第六十九节 筹备

 热门推荐: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跳跃一千年》更多支持!

    最后老罗和唐人营以李坦为首的管理层达成了一个合作协议由老罗提供回归的办法并在沿途率众保护整个队伍的安全而唐人营给老罗的报酬是在老罗指定的地帮助建造一个初始的城池。

    这份协议不需要保留在纸面上完全是口头协议在这个信誉大于生命的年代没人会背弃自己的许诺何况所有协议都是需要力量来维护的老罗恰好不缺少这个。

    就这样在老罗抵达希尔凡平原半个月之后唐人营东归的事情正式开始筹备了起来。

    几万人的分流与迁徙即使在工业化的后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这个时期就更是一个挑战神经的难题。

    史书中有记载在战乱年间的流民千里那实际上不是一种有组织的迁徙而是被战乱抢占了田地的被迫流浪期间不只有多少人会在流浪中凄惨的死去不仅仅是流浪中的颠沛流离还有被迫迸发的人性的阴暗面还要面临食物的短缺那是真正的悲惨世界。

    有组织的算得上迁徙的是战争时期的军粮的运输或者民夫服劳役的徙途同样是需要巨大消耗才能减少损失的“大项目”即使是最有效率的行军也同样风险不所以常有“千里奔袭必蹶上将军”的法。

    后世或者可以用卡车或者火车飞机在几日内迁徙数千里但是这个时代的交通与安全是个巨大的难题沿途没有一条完整的路而且还要考虑渡河或者山川的崎岖同时又有突厥人这种草原部族横亘在路途上这是迁徙所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难题。老罗提供的偏厢车和浮空车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所以才先有杜讷后有李坦的全力支持。

    原本李湛和张卢的态度也是支持的但他们有太多私心了对此老罗只能感叹一句可惜了。

    作为首要解决的难题偏厢车和浮空车的详细图纸被老罗拿了出来当然不出意料的收获了一大堆的赞叹和感叹声。偏厢车的稳定和防止下陷的宽幅u型轮廓车轮片簧减震结构四轮车体的动平衡设计车轴与车体之间的转向托盘设置所有这些都是第一次在这个时代亮相所以不能唐人工匠们都是土豹子因为自从铁器开始应用人类的世界被战争扰乱了太多同时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工艺始终很简陋要知道即使是因为没有橡胶而设计用来包裹车轮的软木方案都可以令他们眼前一亮。

    浮空车的车厢没什么难度即使在老罗眼中这个方案很是粗陋后世也没有同样的玩意儿但是它的气囊设置皮索牵引燃料选用防火装置等都是让这个时候的人拍案叫绝的东西。他们都知道北面的巴库地下盛产一种味道难闻的石脂也知道那是可以制作“希腊火”的喷火武器却从没想过可以灌装用作这样的用途加热气体来托起物件当车载人岂不是避免了道路颠簸之苦?

    少了几颗牙齿的李坦更是拍案叫好他本来以为自己的年纪难以承受路途的颠簸有了这种东西他岂不是可以顺利的回到故乡还能在入土之前见到祖辈起的故乡的土地和天空?

    大匠李涅和杜讷则是整日整夜抱着图纸不撒手甚至因为守着图纸晚上休息不好用他们的话来“这就是传家的宝贝!比金山银山都宝贝!”

    确实要知道很多浅显的道理都是共通的这两套图纸虽然是专门绘制的偏厢车和浮空车但是其中包含的技术思路就是燃工匠们智慧的导火索可以想见未来回到东方之后片簧减震一定会被用到别的车子上宽幅轮子也一定能够得到更多的应用至于四轮车子这种造型都有可能替代古老的两轮马车。

    制作这些东西的材料更是从不缺少工匠营每年总会接到附近部族的很多订单自然有各种材料的来源渠道穿梭在希尔凡平原的各种商队就是材料的搬运工。

    既然是唐裔工匠营自然不会缺少做工的人事实上这个城里面几乎每一家都至少有一个擅长不同工艺的工匠无论平民还是大家。

    按照杜讷的法整个唐人营应该可以招集起至少五千熟练的各种工匠如果有需要至少还可以召集六千入门级的工匠以及四千学徒工即使不那么熟练。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比例几乎等于本地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了。

    余下的另外那些人多是妇孺或者老人他们做不来重要的事情但是完全做一些辅助的轻便的杂务可以还有是喜欢种田的农民——本地的农田虽然不多但是华人的习性总还是喜欢在农田里种些什么。

    唐人营内部将组建一个联合工坊并且分成了几个不同的部分用类似流水线的方法来制作复杂的零件最后再综合组装。他们并不是像明朝工匠做火铳那样没有统一的规格而是很类似秦时的操作规范而且最关键的一是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衡这是唐人营之所以没有被解散的根本原因——他们可以给统治者批量快速的提供必需品。拆散了唐人工匠营就不会再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李家掌控的核心秘密也是裴卫两家上蹿下跳的原因因为裴卫两家只是涉及采买和销售从来不曾了解过生产程序。

    确定了回归的方案接下来就是人员的组织和调度这是唯一还能令人庆幸的。本地的唐人后裔基本都是昔年工匠营的后人都还保持着军人的底蕴当然这里面也有百年间融入的西方工匠还有嫁给唐人的不同部族的女人不过按照这个时代和地区的特性他们同样有迁徙的习性而不像传统的华人那样贪恋土地所以总体来这个数万人的群体实际上是个半军事化的群落。

    这样一个沿袭了军伍传统又接纳了迁徙民俗的群落组织起来并不难。

    实际上自从东归的消息传开之后本地唐裔的热情一下子迸发了出来即使融入这个群体的希腊人、波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等其他种族也同样兴致勃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关于东方的传向来是神秘而富饶的。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淳朴的至少他们相信自己的长老或者首领是值得信任的也相信他们做出这个决定不是盲目而被动的。这一完全不同于后世因为如果是后世的人们他们首先会怀疑是某几个利益集团的操作或者第一时间判断是政府的拍脑袋决策。

    这个时候并不需要老罗亲自带头来调动人力本地人自有一套自己的组织办法也许不如后世的高效但却完整而具备操作性。后世的所谓高效率办法在这个时代却并不一定适用这完全是由材料和工具而决定的。

    贸然的引用陌生的秩序反而可能会让很多人茫然不知所从。

    已经衰老的李家老祖李坦焕发了昔年的热情让人完全感觉不出这是一个耄耋老人有李轩在一旁辅佐一道道的命令派下去一个个的负责人被召唤过来然后又被派给任务去征集材料或者调动人手。木匠、铁匠、皮匠完全不缺制作车辕和铁龙骨等偏厢车和浮空车的备件即使是女人们也被集合起来用以编制皮绳或者缝制羊皮囊袋——用来做热气球的。

    此外还有专门的人来负责集体饮食、卫生还有材料的运输甚至热气球燃料的收集和采买。

    裴家和卫家的好多人则被排除在外张家的人没了昔日的坚持也不声不响的参与其中。

    对此老罗完全不在乎只要不耽搁行程或者不烦到自己他就装作看不见。

    倒不是老罗相信裴卫两家人就老老实实的接受被排挤的命运了而是他知道在东部的草原上东归的队伍肯定会和突厥人起冲突这是注定的争端如同非洲草原上狼群和狮群围捕迁徙的角马群。

    类似裴卫两家的人就像混杂在大队伍中间的鬣狗至多就是告密挑拨投毒离间之类的人举动事实上被驱逐的突厥人应该也会做同样的事情这个是控制不来的所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严加防范避免对方来破坏前期的筹备。

    阴谋虽然在某些时候可以事半功倍但是阳谋才是征服对手与捍卫自我的最好办法。

    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老罗的营地前期报名的战士一千五百多人工匠一千多人自从和唐人营的管理层达成协议后经过筛选后留下了战士一千二百人工匠四百人余下的被安排到了唐人营内的联合工坊。老罗打算把这一千二百战士训练成东归队伍的机动队而四百个工匠则是用来制作各种武器和铠甲他手里的那些图纸就有作用了。

    除了这些战士和工匠他们的家眷也被老罗招纳了来也就是从这之后他们算是老罗手下的人了。唐人营的老大老头子李坦还有杜讷甚至张家的张慎等人对这个事情视而不见或者是乐见其成尤其是杜讷估计如果他不是唐人营的长老恐怕他会第一时间跑到老罗的阵营来。

    曾经多数场地用来围拢马匹和驼队的老罗营地如今不得不再次扩大新来的战士和工匠家眷可以驻在唐人营城池内部但是战士的训练和工匠的作坊总要重新布置一番。

    这个事情交给了新来的战士们指导的人是老罗手下的奥尔基他将负责新人的训练这是第一步的磨合同时也是新人们了解这个群体的第一步。

    哥舒烈和新招募的工匠混在了一起将在营地的下风向建设几个短期使用的铁工坊和木工坊。

    有了手下战士的协助开始的头几天老罗的事情并不多战士队伍在整合工匠队伍也在做前期筹备并不需要老罗做更多的干涉工匠营那头也同样如此储备和收集整理材料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他每日里不是练习景源秘术就是写写画画还有就是偶尔看看孩子们或者陪李姌聊聊天。

    一切就绪的时候一天李姌和老罗道:“三兄听程将军最近想找你麻烦呢?”

    “程将军?为什么?”老罗有些摸不着头脑他都没见过这个什么程将军。

    “就是守城将程守如他最近在忙着指挥人驱赶突厥人还有布置监控裴卫两家。好像是听你一招打败了裴四海认为传言不符吧?”李姌露出了一些看热闹的表情。

    “哦哦……”还真是个麻烦老罗也有些无奈武人从古到今再到后世都是这个样子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跳跃一千年》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