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文盲帝师 > 第一百一十一章、海患

第一百一十一章、海患

 热门推荐:
    大年初五,新年的气氛依旧浓郁,街市上人声鼎沸。

    韩铭牵着秦忆茹,漫无目的地晃荡,随着人流四处走动。

    两人明显心不在焉,一点游玩的意思都没有。

    “行哥,你怎么最近老往宫里跑?”

    “陛下看我离家太远,人生地不熟的,有些不自在,找我聊聊天。”

    “你就唬我吧。你现在也和父皇一样,总把我当小孩子。不管你们了,去找个地方歇歇。”

    韩铭默默笑了,没有说什么,用眼神扫视着周边。

    “走,去听听长安最近有什么新鲜事。”

    “也好,不过多半还是和你有关。”

    走进一家茶馆,随便点了些东西,两人靠着窗边坐下。

    一楼正中的位置,摆了一张小桌,一名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说起那天在兰桂坊发生的事。

    这等老调重弹的内容,听众自然不满意,纷纷抱怨出声。

    然而,说书人不慌不忙,一拍醒木开始定场。

    “话说,自那日以后,无人得见珍稀白糖究竟是何模样,有何神异样之处。若不是,此事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只怕都成以讹传讹的戏言了。”

    “但是,就在两天前的夜晚。城东门卖柴的老李,在吉庆饭庄摆席庆生,心情舒畅,因而多贪了几杯水酒。就在他走回家的路上,居然遇到了和驸马爷同样的事。”

    “可惜老李头浑身上下,只剩二钱散碎银两,加上十几枚铜板。那人倒也厚道,拿走了全部银钱后,丢了大概一两的白糖给老李头。唉,若是老李头手里有个十来两……”

    说书人一脸惋惜,不断地摇头。

    被他吊起兴趣的听众,也纷纷叹息,恨不得那人就是自己。

    物以稀为贵,现在这种风头下,别说两钱银子一两了,就是一两银都有人要。

    让下面的人缓和一阵后,说书人再次开口,“据老李头回忆,那人的口音很是怪异,对我大盛并不是很了解。临走前,还像老李头打听药铺和药来着。”

    “老李头也是个热心的直肠汉,就带着那人去城里最大的通和药柜。那人二话不说,专挑上好的买,银子花了不老少。最后又买了一堆治伤寒和热痢的药,大包小包的。”

    “东西太多,老李头本想帮上一把。好家伙,一出门蹿出好几个同样打扮的人,脸都看不清。老李头好奇,就问了一句,你们打哪来啊?诸位猜上一猜,他们是哪里来的?”

    作为断章高手,说书人不紧不慢地喝起了茶,看着他们在讨论。

    过了一会,茶都换了一杯了,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就是不说。

    一个暴脾气的人忍不住了,手往怀里掏出一把铜钱,猛地抛上高台,“快说快说,这么不爽利,下回不来了。”

    很快,众人反应过来,你三文我五文的抛了上去。不大的台子上,立刻下起了钱雨。

    “谢各位赏。在老李头问完之后,对方几人立刻紧张了起来。可老李头毕竟帮过他们啊,就小声告诉他,他们啊是从海那边来的哦。由于同伴生病了,不得不来我们这寻药。”

    “可是呢,言语不通啊,被人骗得团团转,钱都没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学了我们的话,带着他们船上的货物和同伴,一路到长安寻医求药来了。一路上什么都卖了,就剩白糖舍不得,说是要带给他们皇帝的。”

    “老李头听得一愣一愣地,但却是不信的,当时酒劲上来了,就说啦,‘你们那在哪里啊,有多大啊?’对方也不争辩,谢过他之后就走了,说是这两天就出城去海边,回他们老家去。”

    这么个故事,听书的也不信啊,大海距这里多远啊,买个药至于来京城吗?

    再说了,海边的贼寇众多。每年那些世家大族,都因为这个损失不少,这些人怎么就安然无恙呢?

    “先生,这是吹的吧?带着这么好的东西,还能不被水耗子抢咯?”

    “就是,那些亡命之徒,除了怕大盛的官军,见谁都抢。”

    说书人也不恼,笑着解释,“老朽只是把老李头的事,详细说给众位听听,至于真假,自由各位评说。不过,也有些人不会被抢的,比如那些要钱不要命的,水耗子不就怕的要死?”

    韩铭没有再关注下面,而是被沿海的情形所惊住了。这么早,就有倭寇了吗?

    作为现代人,哪怕距离抗战时间久远,但并不妨碍在感官上生出仇恨和厌恶。

    虽说现在可能都不是同一个世界,可还是出现了同种情况,说明外部条件再怎么样变化,有些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人的本性,同样是如此。

    “小茹,你知道他们说的水耗子,是什么吗?”

    秦忆茹点点头,“应该是那些,以劫掠商船为生的海匪吧。据说,里面有我们的人,也有倭人和高丽人。这些都是在本国过不下去,然后出海的。”

    韩铭仔细想了想,大盛并没有禁海,而是采取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朝廷不参与海事贸易,只是收取商队出海和入海的关税。

    既然是这种情况,能好好和大盛做生意,干嘛还要去当海盗?

    “这位姑娘,水耗子和海匪不同的。”

    这时,旁边桌上,一位背对着他们的女子出声。

    等对方转过来后,呆住了,“草民见过公主殿下,驸马。”

    这个世界还真小,韩铭认出,这个女子那天也在兰桂坊门口,是杨文轩的夫人。

    “不必多礼,杨兄为何会留嫂夫人一人在此?”

    “外子临时被人叫走,让我在此等候。适才出言唐突,您二位莫要见怪。”

    秦忆茹见她还要行礼,连忙拦住,“这位姐姐不必多礼。我没去过海边,所得消息都是听来的。姐姐能和说说,海边的情形吗?”

    杨夫人笑了起来,“既然殿下想听,那我就说说吧。殿下听来的水耗子,其实指的是那些收取商船过路费,不伤人,不抢货的那群义贼。海匪则不同,见船就抢,连人带货都不放过。男人会被扔进海里,女人就……”

    “因而,在海上碰到海匪,无论男女皆会拼死抵抗。若是不敌,男子玉石俱焚,女子刚烈自尽。这些海匪都是猪狗不如的畜生,殿下切莫把他们和水耗子放在一起比较。”

    “为什么,那群人会被叫做水耗子?”秦忆茹有些好奇。

    “哈,殿下,您不觉得这个行为和耗子一样吗?从船上走了一遍,东西就会少一些。”

    “原来是这样,谢谢姐姐。”

    “殿下,您客气了。”

    韩铭听完后,觉得水耗子和山贼倒是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在旱路,一个在水路。

    “海匪,都是些什么人组成?”

    见韩铭如此问,杨夫人正色道:“我父亲说过,他小时候是没有海匪的。那个时候,外面的人来到大盛海岸,全都听话的不得了,就怕惹怒大盛水军,被一锅端了。如果被摸到老巢,那就更不得了。”

    “然而,在水军统帅侯老将军去世后,水军后继无人,加上不被先帝看重,慢慢也就没落了。现如今,连战船也只有两艘,只能做些收税的事情。对盘踞在海上的海匪,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近年来水军稍有起色,候老将军的孙儿,带着水军将士日夜巡逻,碰见敢上岸的就杀。总算是,保得一时平静,海匪不敢太过嚣张”

    原来如此,难怪大盛现在大南洋,还是身为陆军的北部将士出征。

    海匪不敢嚣张只是暂时的,等摸清大盛底线,试探到了底牌之后,就会不一样了。

    皇帝征南洋,除了开疆扩土,架设粮仓之外,是不是已经有了平海之心?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位大佬可真够忙的。人口,经济,天灾,税收,边患,现在还要加上海患,这些要同时着手解决,确实不容易。

    这好像以后是自己的事?

    “嫂夫人,恕在下直接,敢问杨家也是海商吗?”韩铭突然问了一句。

    杨夫人点头,“驸马爷,杨家世代居于沿海之地,做海上买卖有上百年时间了。除此以外,杨家还是朝廷指定的盐商,大盛七大盐号,杨家就是其一。”

    在这一刻,韩铭终于知道了,杨家就是江南的五姓七家之一,有年头的老牌世家。

    江浙沿海,有杨、王、赵、李、侯五姓为代表的七个世家大族。他们之间来往密切,相互联姻,在这两府之地威望极高。

    加上他们在太祖皇帝征战天下时,又出钱又出力,举家支持。因此,开国后他们虽然没被封爵,却有实际的皇商权力。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 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看热门神作 抽888现金红包!

    到现在为止,更是大盛数一数二的豪商巨富,一方巨擘。且他们与朝中大员关系密切,也有诸多子弟在朝中任职。

    这个关系,就很复杂了。

    韩铭也没想到,随便在路上碰到的,就是如此有来头的人。他本人对杨文轩的观感不错,却不得不感慨,造化弄人。

    世家,无论是在皇帝心中,还是在他心中,这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韩铭摇头,不再想这些,“今日多谢嫂夫人解惑,改日定当登门拜谢杨兄。”

    这时,门外走进来一名男子,哈哈大笑,“韩兄,何必改日,今日我二人不醉不归。”